2023 TOP 100+趨勢論壇登場 探討共創減碳策略 攜手打造價值循環圈

撰文者: 塑膠智庫 | 出刊日期:2023-07-14 |
文章編號:TDR4XM9BJG


目前全球溫室氣體年排放量超過50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較1990年的排放量350億噸CO2e高出40%。因應氣候變遷與環境挑戰,國家和企業需要朝向更綠色、更可調適與氣候中和的經濟及社會轉型。

塑膠中心副總召集人賴惠娟經理表示,塑膠產業業者由直線經濟邁向永續與零碳經濟,這條路上塑膠中心會與國人一同前進。塑膠中心日前舉辦第二場TOP 100+趨勢論壇,邀請塑膠材料業、品牌業、顧問業以及區塊鏈業者前來分享減碳經驗,讓減碳議題不僅在製造業者中執行,更在論壇中討論如何讓整個產品價值鏈重新共創,成為一個循環價值圈。


TOP100+ 趨勢論壇-減碳策略,活動貴賓合影。塑膠中心/提供

本次論壇同樣邀請到四位專家學者,分別是領域主持人邱顯堂教授、羅仁權教授、王俊程教授以及領域專家佘日新教授共同參與。邱顯堂教授身為本次論壇領域主持人提醒,台灣製造業從線性經濟到循環經濟這條路上,目前法規尚未健全,但環保署在今年年底將公告針對動脈產業(製造業)以及靜脈產業(資源再利用業)的相關法規,大家可密切注意。本次特邀專家佘日新教授表示,在場企業皆是對永續議題關心程度相當高的,期許業界持續攜手共同參與,使其成為常態性的社群,讓減碳成為一項公民行動。

塑膠中心產業智庫組陳婉玲組長說明,淨零轉型需要與社會大眾做更深的連結,讓大眾買單最好的辦法就是實現社會正義,讓民眾看的到與他們有關的回饋,才能讓淨零產業絡繹不絕。而「被需要的製造」加上「克制的製造」等於減碳策略,為走向低碳淨零,能源密集型產業需要更先進的基礎設施、改進的生產流程與低碳技術,並且部署更潔淨、循環的解決方案,以及創造綠色和可持續的就業機會。能成功實現零碳的企業和打造零碳產業的國家,將在未來幾十年領導全球經濟。
 

可持續發展必須創造價值

亨斯邁聚氨酯事業部亞太區總裁潘律民總裁指出,企業執行可持續性發展同時需與價值創造做結合,唯有有價值的可持續性發展才能長久。並在論壇中提出可使用兩種方式來創造可持續發展的商業價值,一是創新,第二為做可持續發展同時降低成本。PwC資誠永續發展柯方甯副總經理說明,企業可藉由「2022淨零排放經濟指數報告」來檢視自身公司節能減碳績效對應在全球趨勢上的落點,了解企業在這波氣候浪潮下所將面臨的是氣候風險或是氣候機會,在論壇中柯方甯副總經理也分享了三項關鍵行動提供給予會來賓參考。另外除了現今社會在談減碳外也建議企業可提前布局十年,與大自然相輔相成,成為未來企業產業發展的造夢者。

2023年TOP100+ 趨勢論壇探討減碳策略,吸引眾多產官學研界人士參加。塑膠中心/提供


減碳 從源頭開始 - 為循環而設計

歐萊德謝修銘永續長表示,歐萊德不將淨零排放當作一項責任,而是將其視為機會與競爭力。ESG不只是一種口號,而是企業風險管理中一項重要的工具,幫助企業從現今商業模式過渡到綠色轉型。謝修銘永續長分享歐萊德因執行產品碳足跡盤查,了解到在產品使用階段的碳排量,最大是在消費者身上,占整體91.23%。為改善產品碳足跡,產品製造時需從最源頭設計端開始思考,如何透過改變消費者使用習慣減少碳足跡,並鼓勵企業要保有自己的研發與驗證能力。台灣科思創郭秉倫副理說明,永續發展是需要大家共同來配合,一個人做代表個人很有能力,但一群人做時才有改變的力量。郭秉倫副理提及身為化工廠所製造出的碳排僅占產品生命週期中的一小塊,但卻是非常重要的產品源頭與結尾,因此在產品起源的材料選擇與設計非常重要。科思創透過減少對石油的依賴、降低產品碳足跡(如開發零碳足跡聚碳酸酯等產品)、全面使用循環材料、提供客戶設計服務、以及建立閉環與開環回收的創新商業模式來邁向減碳循環經濟。
 

生活中處處皆有減碳機會

塑膠中心許祥瑞經理指出,聯合國對OECD組織和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建立SDG儀表板,其中第13項氣候行動目標與14海洋生態大部分國家皆呈現紅色警告,必須克服重大挑戰才能實現目標。許經理在論壇中提供了三項系統性思考,包含產品使用、產品生命週期以及SDGs整體的系統性思考。並說明ESG除需與企業核心能力相契合,更需要有「故事」讓人感受。許經理最後舉出相關輔導案例經驗分享給論壇與會者,如藍鯨國際、祥圃實業以及島嶼見學。市民永續林庠序執行長說明,企業本身執行碳盤查是為了使實施行為有修正的參考,校正過去的偏差,但對於真正的全面減碳貢獻仍有很大的差距。而碳手印,為商業服務中利害關係人一起成為夥伴,共創減碳思維與措施,共同改變生產流程,以直接達到真正的減碳目標。商業性的碳排放是企業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而產生,源頭改善是進步的關鍵,消費者必須一起參與。因此市民永續提出「全民碳集」個人碳存摺活動,藉以吸引消費者共同參與減碳。

本次論壇發起「可持續性社會救助物資箱」與「街頭舊鞋發電計畫」兩個循環圈活動。塑膠中心/提供


循環圈行動 無負擔的愛

艾倫 · 麥克阿瑟基金會指出,以循環經濟蝴蝶圖為指引,為產品發展從內圈開始的循環,可為客戶和企業節省成本,創造產品最大價值。而材料回收再利用,則是循環經濟最後手段。本次論壇發起「可持續性社會救助物資箱」與「街頭舊鞋發電計畫」兩個循環圈,分別由水順(好室喵)黃英文總經理以及馳綠(Ccilu)許佳鳴執行長作為圈長,塑膠中心塑膠智庫輔助,將號召各界力量協助解決台中紅十字會等社福團體面對各界捐贈物資儲存與物資箱流通所面臨的問題,以及消費者捐贈不堪用二手鞋所產生的廢棄物處理問題。目前這兩個循環圈初步概念與解決目的已成形,並在此次論壇中引起廣大迴響,各公司與會者皆不吝提出想法與建議。TOP100+論壇連結更廣大的共同目的,集結各界業者共同參與加入循環圈,這正契合碳手印概念,透過強強互補、快速連結,加速企業減少碳足跡推動循環經濟,共同把圈圈變大,擴大影響力,為社會促成深刻而長久的改變。
 

前往   TOP 100+ 趨勢論壇-減碳策略 會後報告

想了解更多【TOP 100+趨勢論壇】及【TOP 100+參與企業】 訊息可上TOP塑膠趨勢網https://top.pidc.org.tw/top_list.php ,或電洽塑膠中心(04)23595900#234陳婉玲組長。

塑膠智庫產業顧問

高度專業的知識整合業務更需外包,塑膠智庫提供產業資訊整合服務,填補企業資訊缺口,協助企業快速掌握市場趨勢與競爭情勢,加快新業務發展情境形塑,是企業激活研發創新最有效的機會成本。